欢迎来到中华民藏网!
商家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中华民藏网 > 热点资讯 > 民藏周刊 >  金碗都弱爆了 巴掌大一只珐琅彩瓷碗轻松过亿

金碗都弱爆了 巴掌大一只珐琅彩瓷碗轻松过亿

发表时间:2025-04-04 17:15:51  来源:中华民藏网  浏览:次   【】【】【
金碗都弱爆了 巴掌大一只珐琅彩瓷碗轻松过亿


金碗都弱爆了 巴掌大一只珐琅彩瓷碗轻松过亿







10月3日,苏富比香港秋拍现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以咨询价形式上拍,“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直径仅有11.8厘米,以1.2亿港币起拍,1.48亿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69亿港币成交,目前位居珐琅彩榜单第二名。

这件盌描绘有黄、粉、紫三色的虞美人花,盌心有佛手、桃各一只及樱桃三颗,取“福寿三多”之意。诗句前有“佳丽”,后有“翠铺”“霞映”共三枚红料印,器底为“乾隆年制”蓝料款。碗身小巧玲珑,珐琅彩画虞美人,花朵盛开,石半掩,蝶萦绕,图案精致。并题有明代进士徐桂的诗句:‘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诗中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是咏虞美人随风起舞的妍姿雅貌,讲的就是虞姬。相传虞姬自刎后,血溅一地而生草,开红花,人们遂以“虞美人”命名此花,此碗也是在追叙这个故事。
人们在习惯上将彩绘精细入微、画面配以诗、印,并有书乾隆年号款的珐琅彩瓷称为“古月轩”瓷,“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最早是由原苏富比亚洲区主席朱汤生(Julian Thompson,)从法国征集而来,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拍卖以2918.24万港币成交,拔得当时中国陶瓷艺术品专场的头筹,后被私人藏家收藏至今,时隔15年,增值1.4亿港元。图:1973年,原苏富比亚洲区主席朱汤生(Julian Thompson)在香港成立亚洲办事处并于文华酒店举行首场拍卖会
珐琅彩瓷于康熙五十一年开始烧制,专供“内廷秘玩”,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图案别致,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和最为精美的,被称为“瓷中皇后”。因制作难度大,成本高,仅供宫廷使用,传世品很少,也没有大的器物造型。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载,乾隆三年时,清宫收藏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约有400余件,皇帝也从不肯轻易赐人。史载,雍正二年,朝廷赐遥罗国王各色官窑瓷器146件,其中仅有一件珐琅彩瓷。内廷大臣中也只有年羹尧盛宠之时因其再三恳请才得赐过一两件而已。嘉庆道光以后,皇帝也不曾轻易动用这些祖传珍宝,近三百年来基本完好地保留下来。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
珐琅彩之前,传统釉彩多对花朵的色泽、质感、明艳等细微的层次变化则体现不出来。而珐琅彩乳浊不透明的特性,可使颜料一层层铺上去,不同色泽的重叠、渲染,经窑内高温烧制后,不同颜色相互融融,结晶而玻化……冷却后变成一层坚硬的玻璃物质。珐琅彩的成功,令我们在瓷胎画珐琅上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着色花卉,被称为“瓷中皇后”。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碗
目前位居珐琅彩拍卖榜单第一名的是“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盌”,2018年在苏富比香港春拍1.4亿港元起拍,2.39亿港元拍卖成交。
该盌口径14.7厘米,较虞美人款略大,以烧制难度很大的粉红色做地,五瓣梅花形开光,开光之间,绿彩绘卷枝,下萌小蓝花蕾,俯瞰宝相番花,蕊呈橙黄瓣桃红,色彩艳丽,笔触细腻。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截然不同,明显受到西洋画影响,因此有说是西洋画师画稿。底盖粉红色“康熙御制”楷书款。这个碗属康熙年间珐琅彩早期御瓷,年代虽早,但技艺精湛,胎佳色雅,极其珍罕。
珐琅彩瓷的明星碗当属“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早年被称为“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碗”,曾为美国著名藏家Barbara Hutton的私人珍藏。198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第一次亮相便被著名收藏家张宗宪以110万港元购入,从此开启了清代珐琅彩瓷高价成交的序幕,为此后珐琅彩屡创天价奠定了市场基础。
21年后的2006年,张宗宪将此碗送至香港苏富比,并被正式更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其胞妹张永珍当年1.51亿港币拍下,兄妹易手并创下了清珐琅瓷在国际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随后张永珍博士又将其捐给了上海博物馆,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业界轰动。图:张永珍
传世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仅有一对,另一件藏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该盌口径11.3厘米,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为乾隆珐琅彩杰作。通景珐琅彩绘杏柳争春图,春风吹拂绿柳,杏花盛开,双燕比翼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蓝料楷书款“乾隆年制”。
2013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张永珍送拍“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同样也曾在张氏兄妹间辗转。1983年张宗宪52.8万在香港苏富比十周年拍卖上购得该碗,1999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又被张永珍以1132.71万竞得,直到2013年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明在香港苏富比春拍7404万港元拍下成为新主,刷新了当时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记录,增幅达80.92%。
此碗直径约11厘米左右,口微外撇,盌壁内收,圈足边沿切修规整,胎质细腻,胭脂地凝沉厚重,器身满绘瑞莲佳荷,婀娜多姿,并蒂莲和卷荷画得极其精彩。底书“康熙御制”蓝料楷书款,外罩双方框。只是作为珐琅彩的早期成品,绘制工艺是用线描双勾,然后再填色,较雍乾两朝的“古月轩”精品略显生涩,也无题诗,这也是珐琅彩的时代特征。
2017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清康熙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盌”以1300万元起拍,3100万元落槌,加佣金3565万元成交。
作为清宫中最为经典的宫碗造型,该碗形制沉稳端庄,线条柔美自然,胎体轻薄坚质。因珐琅彩料较厚且不易涂抹均匀,胭脂紫料地可见有明显的气泡,色彩浓淡亦有所分别,厚重的釉质也正是康熙珐琅彩在初创时的时代特征。九朵牡丹计有鹅黄、嫩绿、宝石蓝三色,为典型的珐琅彩料。花朵的描绘则以各色珐琅料勾勒轮廓,花瓣与轮廓线之间留白,整体绘画技艺精湛,别具匠心。
2017年保利秋拍,“清雍正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现场以1000万元起拍,4000万元落槌,加佣金4600万元成交。
此碗口径11.9cm,外壁通景式构图,工笔笔法绘梅花、洞石、鹌鹑,纹饰寄冬去春来天地双安之意,画面疏朗恬淡,简洁凝练,布局舒朗有致,与碗形相得益彰。鹌鹑以赭墨彩描绘,近似于铜胎画珐琅质感,洞石由蓝料彩加以墨彩描绘,极富“青绿山水”的绘画艺术风格,将碗侧图展开,便如同一幅宫廷画师的绘画臻品。此碗以突破传统的粉彩与珐琅彩相结合的方式绘就,通过对雍正时期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艺术风格、造诣等不同制瓷特点,是为雍正、乾隆御用赏玩器中承上启下之品。
2015年,“清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在佳士得香港秋拍8524万港币成交。英国资深行家Gerard Hawthorn表示,这只珐琅彩碗起初被认为是民国瓷器,70年代他以3英镑购得,后以9英镑卖给SydneyMoss古董店的同事Donald Bonney,1986年Bonney先生再转让给了佳士得2015年的送拍人。
在斑斓娇艳的珐琅彩瓷之中,水墨珐琅最为雅致,是珐琅彩中品位最高的品种,也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逸品。雍正珐琅彩本就少之又少,在此之前,雍正水墨珐琅彩碗从未公开拍卖过。碗身工笔写一梅树,枝干虬错矫健,蜿蜒而生,花蕊及花苞细笔淡墨勾勒,高洁清雅。下有几丛矮竹,枝叶以双钩细笔白描,密而不乱,尽写梅花横斜疏瘦的姿态,画境颇有南宋画院花鸟画的遗风。另一边题“月幌见踈影,墨池闻暗香”行书五言诗句,再以金红料钤印“凤采”、“寿古”、“香清”。“古月轩”向来以诗、书、画三绝而为人称道,而水墨珐琅最能展现三绝合一的境界,儒雅秀气尽显雍正帝的艺术品位。
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清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6002万港币拍出,虽无题诗,上釉着色的绘画性也较“古月轩”略微刻板,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回复康熙年间珐琅彩的样式。此双龙莲纹碗保存完好,纹饰精美,工艺复杂,设色华丽,富有皇家气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宫廷瓷器珍品。
珐琅彩瓷是在康雍乾三朝皇帝督促下,汇集当时最优秀的画师和匠师烧造,数量非常少,绝大部分被两大故宫收藏,能在市场和私人手中流通的非常稀少。珐琅彩瓷作为清代宫廷艺术品艺术成就最高的御制瓷器品种之一,近年来,在拍卖场上的价格一路攀升。正如收藏家翟健民所言,“依据艺术品市场的经济规律来判断,珐琅彩瓷的市场前景一片光彩,不论其他瓷器品种行情如何,珐琅彩瓷今后依然会受到藏家的追捧,市场仍会非常稳定。”不过,有高价便有造假的风险,清末民初北京著名陶瓷收藏家沈吉甫因对古月轩一度着迷而走眼受骗,作为普通藏家,更需要多方探究与学习,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 底部(文/古镜 编辑/董芳)
责任编辑: